导航切换

优化服务完善机制 增加岗位稳定就业

2023-05-24 09:38:47 作者: 来源: 人民日报 点击数:

0

就业,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,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。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强化就业优先导向,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,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。

今年以来,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推动就业市场岗位需求逐步增加,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。当前,技工院校毕业生、就业困难人员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情况如何?获得哪些具体支持?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技工院校毕业生——

实习机会多,工作需求大

4月17日,陕西西安一处工地,由山东博硕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搭建的智慧混凝土搅拌站高速运转。来自山东技师学院的实习工程师王文升手拿电气图纸,熟练地完成布线工作。

别看王文升现在“干得溜”,半年多前他还手忙脚乱。“刚参加顶岗实习时,也练过基本功,但缺乏经验,总是碰上难题。”王文升说,有一回,他发现电压突然下降,一时间不知所措,师傅田建民一眼看出是零线虚接,指导他快速排除了故障。

“实习期间,这孩子进步飞快,技术熟了、经验有了。”田建民是名电工老技师,王文升的成长他看在眼里。

谈及工作,王文升心里踏实:“7月份我就要正式入职了,可以说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。”

作为用人单位,博硕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山东技师学院的实习安排十分满意,“今年从学校招了10名应届毕业生,公司早早就发出邀约、开出优渥待遇。”

过去,博硕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招聘上没少遇到痛点。“我们急缺专业技能人才,但苦于不知道去哪里招人,优秀人才也不知道怎么找到我们,结果经常招到专业不对口的新人,导致公司培训效果不佳,新人离职率也高。”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。

“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,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痛点。”山东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克清说,实习前,学校会通过调研,掌握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、专业要求、薪资待遇等情况,然后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,精准推荐给不同专业学生,“这样一来,企业能快速收获对口人才,学生也能准确找到施展技能的舞台。校企之间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,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。”

这些年,山东技师学院培养的技工供不应求。究其原因,除顶岗实习提高了求职效率之外,更重要的是学校把就业导向贯穿技工教育始终,积极推进“工学一体化”教育模式试点。

“在数控专业,以前学生要先学机械基础课。而现在,一入学就要模拟真实生产流程,操作零部件加工。进入第三学年,还要参加工学交替实习。”山东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秦巍说。

去年夏天,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石天元就到南京一家电子厂工学交替实习半年。“技能工人的效率是我的两三倍,加工精度也高得多,让我认清了差距,改掉了粗心、散漫的毛病。”石天元说。

“去之前他还是个孩子,回来后真像个大人了。”谈起石天元的进步,班主任李杰说,工学交替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,同时培养了责任意识、质量意识、安全意识等宝贵的职业素养,这些是在学校难以学到的。

“不同于顶岗实习,工学交替实习重在打基础、树理想,帮助学生在早期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,对就业来说,这和学知识、练技能同等重要,这也是学生们广受企业认可的关键。”张克清说。

近年来,山东省人社厅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,以企校协同育人为路径,全面推行“工学一体化”技能人才培养模式,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去年,全省技工院校毕业生达12.7万人,就业率97%以上。今年,95%以上的技校应届毕业生已进入顶岗实习阶段。

人社部数据显示,近年来,技工院校平均每年为生产服务一线输送近百万名技能人才,广受用人单位欢迎。(记者 邱超奕)

就业困难人员——

荐岗加帮扶,饭碗有保障

“荣芳,最近咋样?工作还适应吗?”

“挺好的,华姐,工作内容已基本掌握,争取更加熟练!”

得知刚找着工作的吕荣芳就业顺利,吉林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于砚华很是开心。

今年44岁的市民吕荣芳患有风湿病,干不了重活,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。“之前我也没少尝试,但不是人家觉得我缺门手艺,就是觉得年纪大了……”几番碰壁,吕荣芳愈发着急。

前不久,在洮北区就业服务局的帮助下,吕荣芳终于找到一个公益性岗位:“每月能有一笔稳定收入,心里的石头落了地。”

“有的没学历没技能,有的身体有疾抱恙,有的年龄大……就业困难人员各有各的难处,能帮忙的我们一定尽力。”从事就业帮扶工作35年,于砚华对就业困难人员格外上心。

深入调查,精准认定,分类帮扶,全程服务。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,洮北区就业服务局积极同企业及相关单位沟通,努力争取更多岗位提供给就业困难人员。同时,拓宽求职渠道,分类别收集岗位,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送岗位、宣讲政策、提供求职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。

“大家好,欢迎收听‘职等你来’节目,今天邀请老朋友华姐来为大家‘送’工作,欢迎拨打热线或在直播间留言。”4月11日上午,一场线上荐岗直播准时开启,热线电话接连响起。

“华姐,我50多岁,还好找工作吗?”“您好,我们专门收集了大龄劳动者岗位信息,看您倾向于找哪类工作?”

“想找做饭、家政这类的”“正好,我看有一家食堂在招服务员,您年龄合适,这是联系方式,请记一下”……

半小时工夫,华姐就推荐了30份工作。直播刚结束,于砚华的手机传来一阵“嘀嘀”声,打开一看,一个名为“50岁以上最美丽”的求职群正在推送岗位信息。“大龄人员就业更为不易,我们特意拉了微信群,每天不间断发布信息,老百姓有疑问都可以直接沟通。”于砚华介绍。

线上荐岗,方便高效;线下帮扶,周到贴心。

“之前,我们两口子都在家待业,压力很大。”市民王恒平时打零工,最近没活干,夫妻两人在家很着急。经过洮北区就业服务局调查,不到5天,王恒就完成了零就业家庭认定。

“这家单位在招聘调查人员,虽然经常下乡,但基本每天都能回家,挺适合你。”于砚华为王恒精心挑选岗位,转头又向用人单位推荐起他,“这孩子刚认定了零就业家庭,交流下来感觉人挺踏实,符合咱们岗位需求,能不能让他试试?”

经过后续面试,王恒顺利上岗,“生活有盼头,我会倍加珍惜这份工作。”

洮北区就业服务局深入实施三级就业援助机制,“一人一策”个性化推荐岗位。2021年以来,洮北区已认定就业困难人员4682人,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达到100%。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,还会定期组织电话和入户回访,动态掌握困难人员就业失业、援助服务、享受政策等情况,巩固帮扶成果。

吉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吉林持续加大政策帮扶力度,不断优化“96885吉人在线”平台,多渠道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。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,吉林共帮助1.3万余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上岗。(记者 郑智文)

高校毕业生——

辅导送上门,求职更科学

“没想到,A4纸大的简历中居然有这么多门道!”4月中旬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校园综合双选会现场人头攒动,经济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葛玥在一张写着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指导服务”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队。

等轮到自己,葛玥急忙将简历递给对面的就业导师张笑男。“先看大标题,最好不笼统说‘个人简历’,而是突出求职意向。再看专业课,可增添几门选修课,展现专业宽度。还有实习经历,不求面面俱到,应突出与岗位匹配的内容,快速吸引招聘者的注意。”身为北京市丰台区人社局工作人员,张笑男迅速作出了“诊断”。收到中肯建议,葛玥很是感激。

“一份简历,折射出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困惑,最常见的是准备不足、求职意向不清晰。”张笑男告诉记者,这些天他已深入多所高校现场“坐诊”。

“4、5月份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期,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周周都有。”北京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以本次双选会为例,共邀请102家知名企业到场,提供1100余个岗位,还聘请了高级职业指导师当面教学。

今年以来,北京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已在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84场,累计提供岗位9万余个;开展了校区对接、人社局长进校园等活动,当面为学生送政策、送岗位、送信息、送指导、送培训。

“人社部门更了解企业需求,能站在招聘方的角度为大家提供更多干货和实招。”首经贸城市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朱芊逸说。

人社部门送服务的同时,也加深了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了解。“薪资水平、是否有落户指标等是当前毕业生较为关注的因素。”张笑男说,一下午的时间与近百名毕业生交流,深深感到现在的毕业生能力强、有主见、考虑问题周全,相信他们能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。

“基层就业是新趋势,去年在学院毕业生中占比将近30%。”首经贸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谭静介绍,近两年,不少同学不再扎堆“北上广深”,非一线城市、县城、基层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。人社部数据显示,自2006年实施以来,“三支一扶”计划已累计选派5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。今年计划招募3.4万名高校毕业生,到基层开展支教、支农、支医等服务。

“也有一些同学没找到满意的工作,倾向于再等一年。”首经贸会计学院副院长于鹏说,近年来,学生慢就业现象并不少见,“‘慢’不是放弃,而是积蓄力量、提升能力,为更好的机会做准备。”

为了减少学生毕业后观望、犹豫的时间,学校主动作为,将就业服务提早提前。“我们把解决就业问题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。比如,推动产教融合,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,每年为近百名同学提供高质量的见习机会。”于鹏说。

对此,首经贸会计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王芳桃深有体会。在校期间,她通过学院推荐,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三个月,职业选择因此变得清晰明确,“现在找工作,就一心奔着审计岗位去了。入职企业也对我的实习经历十分认可。”

“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时,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。”首经贸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付明岩表示,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做实做细学生求职服务工作,加强就业意向摸底和跟踪反馈,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平台,满足毕业生日益多元化的就业需求。(记者 刘温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