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7月底,在建水利项目投资规模达1.7万亿元 重大水利工程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。今年以来,水利投资持续发力,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。随着骨架不断夯实,循环更加畅通,国家水网建设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,有力保障了生产和生活需要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水网建设起来,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,会载入千秋史册。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,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,推进重点水源、灌区、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。 贯通!在浙江省开化水库施工现场,导流洞近日贯通,为工程按期完成导截流打下了基础。工程将对钱塘江上游的水资源科学调度发挥重要作用。 封顶!近日,位于贵州省施秉县的白头旺水库大坝封顶。工程建成后,一泓碧水将为12万人饮水和1.8万亩农田灌溉提供保障。 今年以来,水利投资持续发力,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刷新“进度条”,国家水网加快构建。截至7月底,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5项,在建水利项目达到3.18万个,投资规模达1.7万亿元;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71.4%。 联网补网—— 筑牢主骨架,打通大动脉,畅通微循环 “构建国家水网,既要有稳梁固柱的主骨架、穿针引线的大动脉,也离不开织网联网的重要纽结,这样才能纲举目张、结实牢靠。”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。 打通大动脉,夯实国家水网主骨架。 “喝上南水北调水,水垢少了,水质好了,熬粥做饭都香了。”千里调水,让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韩西固村村民马海林的生活变了样。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,累计惠及1.4亿多人。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重要组成部分。近日,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项目——引江补汉工程开工,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库两大工程牵手,中线水源将更加充沛。“水利部门继续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,深化东线后续工程可研论证,推进西线工程规划,积极配合总体规划修编工作,不断完善‘四横三纵’格局。”张祥伟介绍。 打通骨干通道,完善区域输配水格局。 掘进机破岩而出,秦岭地下1800多米,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于今年年初全线贯通,工程将引汉江水润泽关中。“因秦岭相隔,陕西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,工程设计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,可惠及人口1400多万人。”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鹏说。 青海引大济湟工程,让大通河与湟水流域相连;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,通过输水管线和调蓄水库等,让长江水和嘉陵江水互相调剂……奔涌的大江大河和纵横的渠道管网,交织出国家水网的脉络纹路。到2025年,我国将建成一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,新增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,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明显增强。 建设国家水网,还需在畅通微循环上下绣花功夫。 水利部门全力打通国家水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截至7月底,各地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,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;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完成投资25.1亿元,维修养护工程6.7万处,服务农村人口1.3亿人。 张祥伟介绍,水利部门统筹考虑配套工程、衔接工程,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。预计到2025年,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全面建立,水网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 提质增效—— 聚焦短板弱项,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一张互通有无的路网,让货物顺畅流通。一张横贯天际的电网,点亮万家灯火。一张国家水网,能发挥哪些效益? “夏汛冬枯、北缺南丰,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,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。”水利部水规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分析,“建设国家水网,就是聚焦短板弱项,建设完备的水利工程,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,有效破解影响发展的水瓶颈。” “供水网”保用水安全。 峒河弯弯绕山流,坐落在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的大兴寨水库工程于近期开工。工程由枢纽、供水和灌区3个部分组成,水库总库容1.13亿立方米,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.47万亩,多年平均灌溉水量811万立方米,将有效提升吉首市防洪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,改善农业灌溉条件。 水利部门打造蓄、引、调等高效协同的供水体系,为生产生活用水保驾护航,不断完善从水源地到田地头和水龙头的供水网络体系。 “防洪网”保江河安澜。 重大水利工程,为大江大河防洪添底气。黄河下游“十四五”防洪工程于7月初开工建设,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游荡性河段河势,提高河道排洪输沙能力。安徽省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于6月30日开工,工程以防洪保安为主,并兼顾岸线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。 今年上半年,水利部门聚焦保障防洪安全,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,完成投资1313亿元;同时推进中小河流治理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重点涝区等防洪排洪薄弱环节建设。水利部提出,到2025年,防洪突出薄弱环节得到有效解决,流域防洪工程布局进一步优化,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。 “灌溉网”保粮食安全。 “有收无收在于水”。现有的7000多处大中型灌区,是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主要产区,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。“今年将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,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500余万亩,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。”张祥伟说。截至7月底,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完成投资178亿元,国务院明确今年重点推进的6处新建大型灌区已开工3处,大中型灌区建设、改造项目开工455处。 健全机制—— 扎实推动前期工作、拓展筹资渠道,再开工一批成熟项目 建设国家水网,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,可充分发挥吸纳投资大、产业链条长、创造就业多的优势。 据估算,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,可以带动GDP增长0.15个百分点,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。据统计,截至7月底,水利工程施工吸纳就业人数161万人。 今年要确保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30项以上,接下来怎么干?“重大水利工程前期论证较为复杂,我们提出了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项工作举措,多部门协同配合,建立调度机制,每周会商、每月调度。”张祥伟介绍。 拓展多元资金筹措渠道。“为了进一步扩大水利投资,水利部在积极争取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,指导地方创新工作思路,拓宽筹资渠道,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金融资金、社会资本等方面想办法增加投入。”水利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说。 水利部将指导地方用好中长期贷款金融支持政策,开展水利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,积极推动水利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。7月新增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436亿元,其中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落实了564亿元,是上个月的1.9倍。 “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对扩内需、稳投资、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大意义。水利部门健全工作推进机制,加强台账管理,挂图作战,在今年已经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基础上,再开工一批纳入规划、条件成熟的项目,全力推进补链强链、建网强网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支撑。”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。(记者 王浩)
投资持续发力 水网加快构建